【新闻资讯】高质量、开放、内外循环,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为十四五“划重点”

作者:深圳长美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0-08-28 16:23:17

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24日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形成这一新发展格局进行了详细阐述。

 

国内外大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

 

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我国经济形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

 

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

 

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

 

战略抉择

 

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国内大循环

 

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

 

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一个“根本动力”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们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一个“关键”和一个“安全”

 

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会上,习近平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首个5年计划,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会上,9位专家代表先后发言,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以高质量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参加会议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对中国经济十分看好。他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得来不易。

 

但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爆发以及反复,都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美国等国家的贸易政策以及对中国相关产业的恶意打压,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对我们来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集中力量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我相信我们还是可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来源。”林毅夫说。

 

“长期停滞,这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新常态。”参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这样判断。

 

蔡昉认为,全球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可能面临需求侧制约,使国际经济潜在增长率不能充分释放,导致下行压力更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为了要挖掘需求的潜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刚也认为,国内市场有巨大潜力,但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接下来,做大国内市场,这是主要目标之一。

 

事实上,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GDP中出口只占比百分之十几,最高的时候也就15%,因此,国内经济至关重要。

 

习近平在会上表示,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应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继续扩大内需,加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牵引供给,创造需求,打造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加大内循环,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蔡昉表示,从“三驾马车”来看,当前外需仍然十分重要。我国还应该牢牢利用比较优势,同时利用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独特地位即连接性、韧性,坚定地不脱钩。

 

在国际产业链尚未恢复的当下,我国借助疫情防控的优势,转危为机,进一步扩大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给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发生的最大变化来自于科技。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注意到,疫情推动了无接触/线下经济和技术的需求和发展,科技创新的大潮正在到来。

 

他表示,未来要以5G为基础,关注人工智能技术(AI),推动物联网基础设施、“云”(数据中心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云服务等)、“管”(5G基站、通信卫星、智慧杆等)、“端”(工业互联网、车联网、5G移动用户)新基建的打造。

 

仍要加大开放力度

 

819日,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表示,新一轮试点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在运输、教育、医疗、金融、专业服务等领域,重点推出26项举措,在更多领域允许境外服务提供者通过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动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比如,在中国境内经营无船承运,无须为中国企业法人;在条件具备的试点地区开展国内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参加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允许中国台湾地区的居民在试点地区参加注册城乡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等。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开放基本上已经到位,在未来中国开放的重点就落在了服务贸易领域。

 

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习近平表示,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必须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扫码关注我们   

 

邮箱:administration@sying.vip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彩田路西京地大厦16楼(深圳)

                  武汉市江岸区京汉大道1398号企业天地2号楼12楼(武汉)

Copyright © 深圳长美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

扫码关注我们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