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全年宏观经济将呈“W型复苏”!黄奇帆、杨伟民、王一鸣、刘元春等大咖这样看……

作者:深圳长美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7-01 08:50:53

二季度经济能否实现正增长?全年增速如何?我国如何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

 

在近日举行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2022年中期)上,黄奇帆、杨伟民、王一鸣、刘元春等大咖纷纷提出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和应对全球通胀压力的看法。

 

全年宏观经济将呈现非对称性的“W型复苏”特征

 

CMF发布了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称,预计上半年中国实际GDP增速为2.7%,主要受消费、服务业、制造业等出现明显收缩的拖累。下半年,随着疫情因素的极大缓和,在宏观政策全面发力和市场主体修复调整的共同作用下,受抑制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将得到充分释放,产业链供应链得到有效恢复,中国经济将实现强劲反弹,下半年实际GDP增速有望达到6.4%。

 

预计2022年实际GDP增速为4.7%,较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基准情景下,2022年第1-4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速分别为4.8%、0.8%、6.5%、6.3%,全年呈现非对称性的“W型复苏”特征。

 

下半年至明年,中国必须确保宏观经济大盘稳定、微观基础扎实牢固,以全面恢复和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

 

杨伟民:下半年经济恢复会明显加快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论坛上表示,2020年以来,我国经济处于疫情冲击-恢复-再冲击-再恢复的循环过程中,当前仍然处在这一循环过程中,疫情还没有结束,疫情冲击并没有结束。

 

目前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3月份以来,我国发生了严重程度仅次于2020年年初的第二轮疫情严重冲击,经济处在2020年一季度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当时还要严重。前5个月,1-2月经济正常恢复,3-4月逆转,5月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呈现恢复迹象。

 

但从长期看,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国内市场,庞大而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还有充分的政策空间,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从长期看能够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的电视电话会议,出台6个方面,33项的增量政策。目前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务院的政策正在落实,5月份的指标明显好于4月,呈现出恢复的态势,所以6月份会好于5月,下半年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疫情冲击,经济恢复的会明显加快。

 

他表示,下一步的政策,应该根据形势的情况,按照再聚焦、加力度、利长远的原则,进一步出台增量政策。

 

王一鸣: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力度 可考虑上调赤字率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经历了1-2月经济良好开局之后,3-5月份在疫情复发和地缘政治两大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5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和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的逐步落地,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反弹。从大数据来看,各地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起重机总工时指数和产业园区活跃度指数都呈现环比强劲的回升,同比降幅也在收窄。由此看来今年二季度,大概率将实现正增长。

 

二季度由于受疫情冲击,对全年经济依然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缺口,需要下半年经济快速拉升来填补。如果按照年初预期目标5.5%的增长,全年名义GDP应该达到125.5万亿元,现在看来,二季度经济增速大体在1%左右,要实现全年5.5%的增长目标,下半年实际增速要达到7.8%才可以实现,比较去年三、四季度增长水平要高出三到四个百分点,这还是有难度的。总体看,下半年经济会有比较强劲的回升,但要实现5.5%的预期增长目标仍是有难度的。

 

政策方面,他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力度,比如能否适当上调赤字水平,这就涉及到预算调整。如果不调整预算,也可以考虑增加不计入赤字的特别国债的发行,并且与货币政策能够更好的配合起来。此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当前货币政策主要是以稳定流动性为主,政策工具上更多的以结构性工具为主,适当使用价格工具,是要向市场传递宽松的信号,营造宽松的货币环境,尽可能维护金融稳定。

 

刘元春:需要进一步改善投资预期和企业家信心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论坛上表示,全球滞胀给予中国的挑战是小于机遇的,全球滞胀的出现是资本主义体系出现危机、出现不可持续的一个严重的信号,因此,全球滞胀的出现是在大变局中,给予中国进一步破局的机会,中国必须重新审视它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大市场、大制造、低成本的优势。

 

他说,我国自己的事做好还是很重要的,从预期上看,主要是投资预期和企业家信心。建议一是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要把GDP作为核心考核指标;三是抓好营商环境,像“红绿灯”这样的指标要设置好;四是政策方面、指导思想方面给企业家更为长期的预期,让更多的人有创富,争当企业家的氛围。最后,还要重视大型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

 

黄奇帆:下一步要做五个层次产业链的努力

 

重庆市原市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表示,针对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冲击及其发展趋势,建议下一步要做五个层次产业链的努力。首先以产业链招商打造产业链集群;二是进一步自立自强加快补链扩链强链;三是培育并形成一批既能组织中下游产业链水平分工,又能实现垂直整合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也就是核心代工的龙头企业;四是要培育中国自己的生态主导型的链主企业;五是要谋划布局一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

 

黄奇帆说,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的方向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今后二三十年,能够形成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五大件”,大体上现在已经出现雏形,出现五个方向。一是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二是家用机器人,三是头戴式AR/VR眼镜或头盔,四是柔性显示,五是3D打印设备。要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主动出击,围绕这些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国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形成一批能够在全球去布局的龙头代工组织企业。


扫码关注我们   

 

邮箱:administration@sying.vip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彩田路西京地大厦16楼(深圳)

                  武汉市江岸区京汉大道1398号企业天地2号楼12楼(武汉)

Copyright © 深圳长美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

扫码关注我们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